重庆谈判
日本投降后,全国各界人士强烈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呼吁民主协商成立联合政府。蒋介石为欺骗公众舆论,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给中共发出3封“万急”电报,邀请毛泽东亲临陪都重庆,共商国事。
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不顾自身安危,毅然选择前往重庆谈判。29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代表张群、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开始谈判。国民党方面对谈判毫无准备,暴露其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最初4天,双方就政治、军事先作一般性商谈。
9月3日,中共方面将拟订的两党谈判方案11项交国民党代表转蒋介石。谈判方案是从实现和平、民主、团结出发,以国共两党现有政治军事的实际状况为基础,并在中共方面作出重大让步(包括军队的大批裁减和南方解放区的撤出)的条件下提出的。
8日,张群代表国民党作答,坚持政令、军令统一,强调共产党要“放弃地盘”、“交出军队”。从10日至21日,国共代表进行6次谈判。17日,毛泽东同蒋介石、赫尔利(美国驻华大使)商谈,仍无进展。为避免和谈破裂,中共表现极大的克制和让步,在军事问题上表示以公平合理整编全国军队为原则,愿将它所领导的军队缩编至24个或至少20个师。国民党方面表示它的军队整编计划正在进行,对于中共军队缩编数目可以考虑。在政权问题上,对于解放区和国民大会,双方申述各自的立场,同意提交政治会议解决。
经过43天谈判,于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2日公布。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但是,在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承前启后了国共两党间的谈判;是两党谈判的最高峰;为实现国共两党由合作抗日转向合作建国提供了一个契机;延缓了内战的全面爆发,为中共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心奠定了基础。
冯和兰
冯和兰,女,1917年生于鄞县石碶冯家村。
1937年读初中时,因抗战爆发而辍学。后嫁至大碶镇横河李家,在横河公德小学教书。期间接受党的教育,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上阳蕉山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与竺冠玉、吴家安等人在当地举办农民夜校,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的组织,领导群众开展“二五”减租斗争,进行革命活动。
1946年下半年受党组织委派,建立党的联络站。
1947年4月12日,去联络站联络工作时被人出卖遭遇敌人埋伏,不幸被捕。
在狱中受尽敌人的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仍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与她一起被关着的共产党人陈爱中给他传纸条说“你家有老小,要慎重考虑,我就一条命,一死而已”冯和兰明白这是党允许自己自首出去,思及自己父母年老,没有儿子,爱人北征,生死未卜,儿子年幼,失去慈母,,妹妹年轻,患有足疾,自己一旦就义......但是如果自首给敌人提供消息这就意味着叛变,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她选择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于是他给自己的姐姐、妹妹、母亲各写了一封信准备随时就义。
1947年11月6日,敌人来女牢提冯和兰,她从容不迫,洗脸,梳头发,更衣,接着他高呼着“打倒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便昂首阔步走出牢门,与陈爱中、吴家安一起在江北岸草马路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