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群活动
                              党史百人百事专栏第二十二期——《论持久战》发表、程严
                              来源:新乡平原国资综合部     发布日期:2021-05-11    浏览次数:633次

                              《论持久战》发表

                                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甚嚣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信心。

                               “坚持持久战”,1939年八路军挺进军在此处留下的摩崖石刻,历经风雨洗礼,仍然清晰如昨。

                               抗战初期,根据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制定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改编后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展开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并着手创建抗日根据地。

                               此时,由于淞沪会战失利和南京沦陷,在中国军队和民众中出现了‘战必败’‘再战必亡’的论调。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又像一针强心剂,激发了人们“速胜”的信心,紧接着徐州会战失利,“亡国论”再度泛起。

                              ae992af0557d584c72b02f9b2cfcc4c0_1117950021.jpg

                               中国抗战出路在何方?毛泽东在思考中寻找答案。

                               1935年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第一次提出对日持久战的思想,他指出:“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

                               1936年7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交谈时又一次提到对日战争是持久战。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后,持久战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战略总方针。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凤凰山中共中央指挥部的窑洞里,开始了8天9夜的沉思。

                               《论持久战》全文5万余字,概括起来,主要讲了中国抗战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最后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这三大问题。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论断,指出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依据,并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3个阶段。《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1938年7月,延安解放社出版《论持久战》单行本,封面上印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书名和一句话:“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迷雾就此散去。这个发自西北一隅的铿锵宣言,宛若一盏明灯,照亮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航向,亦照亮了国人彷徨的心灵。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决定,八路军在华北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西南、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华中也开辟了苏南、皖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开展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交通破袭战等多种形式的对日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67274200b2237e31bdee94a8fc38f2e3_3151192230.jpg


                              《论持久战》发表的意义?

                               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指南。80多年过去了,《论持久战》这部著作对我们在新时代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谋划当代中国发展进步道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程严:血染粤东迎黎明

                              程严(1915年-1948年),原名程荣贤,河南省新县陡山河乡人。image.png

                              人物生平:

                                  1931年参加光山独立团,同年10月参加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四方面军。

                               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川陕。

                               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冬随部队到达延安。

                               1937年8月,在军委三局电台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上半年,程严从军委三局电台调到新四军工作。

                               1941年初,调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电台任服务员。

                               1945年2月,程严奉命建立闽粤中心县委电台,任台长。同年6月上旬,调任埔江纵队第一支队任队长。7月下旬,程严率一支队与九支队配合,收缴了国民党广东省军管区司令黄世途家短枪30余支、子弹2000余发。

                               1946年11月,粤闽赣中心县委改为梅埔地委,程严任地委候补委员兼梅埔地委特务队队长。

                               1947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副支队长。同年7月,梅埔地委改为粤东地委,根据粤东地委指示,程严和黄戈平等部出击梅平边,与敌进行大小战斗十余次,以策应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1月,程严奉命率部挺进梅兴平边创建游击根据地,任梅兴平蕉边县工委委员,分管军事,兼任粤东支队独立第四大队队长,在开辟粤东根据地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

                               1948年4月8日,程严率部在反敌扫荡的突围中负伤被捕。4月22日,敌人用箩筐将程严抬至兴宁大坝里的薯地里杀害。临刑时,他怒骂敌人不要遭塌老百姓的庄稼,高呼“革命一定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年仅33岁。

                               

                               为了纪念程严为党为人民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根据中共梅州地委的决定,独四大队于1949年2月18日在蕉岭甜竹坑整编,从中组建了一个程严独立营(番号“铁流”)。程严独立营和独四大队并肩战斗,所向披靡,为解放兴梅地区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久久不一样的黄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