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群活动
                              党史百人百事专栏第十八期——瓦窑堡会议、李林
                              来源:新乡平原国资综合部     发布日期:2021-04-27    浏览次数:695次

                              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事记——瓦窑堡会议

                               

                              “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这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决议案。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会议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圆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619512226479030.jpg


                                  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这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内容是什么?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了目前形势的特点即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中国革命准备进入全国性的大革命,在世界是战争与革命的前夜。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并且提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为了适应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决议规定将“工农共和国” 改为“人民共和国”,同时改变不适应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


                              会议中毛泽东的报告内容有什么?
                                毛泽东在他的报告中,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指出:“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分裂的。”总之,“把这个阶级关系问题总起来说,就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本部来了这一个基本的变化上面,变化了中国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扩大了民族革命营垒的势力,减弱了民族反革命营垒的势力。”因此,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就是要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



                              100位共产党人的故事——李林

                              1619512313325201.jpg


                              李林(1915年11月15日—1940年4月26日),原名李秀若,女,福建龙溪县人。


                              1915年被生父母弃于福建漳州塔口庵。40天后被养母陈茶领养,3岁随养母侨居荷属爪哇10年,身受殖民统治压迫,深知无强大祖国做靠山的痛苦。9岁以学名李秀若,入读养父创办的华侨小学,抵制荷兰殖民当局不许华校教学中文和中国历史、地理的禁令。


                              1929年春,李林随养母回到故乡,进入厦门集美学校读书,并加入集美抗日救国会义勇队。

                              1619512454419876.jpg


                              1936年李林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北平,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同年12月12日,北平学联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李林担任民国大学游行队伍的旗手,面对警察的暴力阻拦,坚决护旗不倒。年底,李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响应中共北平市委的号召,奔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李林要求到前方杀敌,被派到大同,任牺牲救国同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

                               

                              1936年12月,“七君子”冤案爆发,李林担任民国大学游行队伍旗手,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造成头部受伤,但仍坚持到游行结束,此次游行示威为“七君子”冤案的公正审理提供了强大的群众支持。


                              1939年3月,阎锡山举行“秋林会议”,制造谣言,妄图揭起反共高潮。李林南下赴会,以自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当着阎锡山的面三次发言,驳斥国民党顽固派的种种谣言,引起新闻界、电影界人士关注,对国民党制造了强大的舆论压力,遏制了国民党的反共阴谋。

                              1619512543119473.jpg


                              1939年9月,面对日伪军第七次快速扫荡,李林率领骑兵连,运用“调虎离山”的计谋,奇袭日军岱岳镇据点,迫使日伪军回援,解除了扫荡危机,保卫了雁北党政机关首脑。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26日,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她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于小郭家村荫凉山顶。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而牺牲。时年25岁。

                              1619512501360134.jpg


                              李林牺牲时的血衣几经辗转,送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为了寄托人们的无限哀思,当地数千名抗日军民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在洪涛山区东石湖村高山脚下,建造了李林烈士墓。墓碑上刻着:“浩气贯洪涛,碧血染桑乾。忠勇报国志,永活在人间。”





                              久久不一样的黄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