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事记——八七会议、向警予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中国革命处在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今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李维汉、翟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顾顺章、蔡和森、毛泽东、陆定一、王一飞等21人。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邓小平。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和纽曼也出席会议。由于白色恐怖,形势紧迫,会议仅开了一天。
白色恐怖图片
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作了关于《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和结论。然后,他就《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发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任弼时等先后发言,尖锐地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明确指出枪杆子取政权,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接着,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党的任务和工作方向问题作了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
八七会议领导人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决定王荷波任北方局书记,蔡和森为秘书;张太雷赴南方局,任广东省委书记;罗亦农赴长江局工作;毛泽东去湖南在湘赣边区领导秋收起义。
领导人讲话
八七会议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转折。1927年春夏,暴风骤雨般的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席卷全国,遭到沉重打击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内一切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革命运动,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在这危急时刻,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三教街41号召开紧急秘密会议,研究解决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这次会议纠正和结束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选举产生了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这次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八七会议旧址
八七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暴动。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八七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也有缺点,它只注意反右,而忽视了防“左”,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这是一个深刻的经验教训。
什么是右倾主义?
右倾是一种保守的甚至是妥协退让的政策路线。主要表现为自我否定和对敌软弱妥协,并以此来寻求对方的支持。比如,国民大革命后期,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政策,我党陈独秀等领导人就曾采取此类政策,结果导致中共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什么是左倾主义?
左倾是一种激进甚至是盲目冒进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为不顾现实条件和自身问题,一味追求速度和结果。比如,红军长征之初,博古等人就不顾敌强我弱的现实条件,与敌人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损失惨重。文革是左倾错误的最集中表现,造成的破坏也最大。
100位共产党人的故事——向警予
向警予(1895年9月4日~1928年5月1日),女,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及创始人之一 ,女权主义领袖 、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在有迹可循的史料里,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她排行老九,有几个兄长曾留学日本,自幼受其影响追求新知识,6岁入私塾。1903年,八岁时,向警予成为全县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进入长兄在县城开创的新式小学。她在校品学兼优,幻想成为花木兰式的人物。15岁在常德读书时,她就与丁玲的母亲余曼贞结拜姐妹,对天起誓:“姐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教育救国之目的,如有违约,人神共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向俊贤由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校读书,改名向警予,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在上学期间,她关心国事,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定后,她和长沙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唤起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 周南女校被人称为“女革命家的摇篮”,向警予在这里因与蔡畅的同学关系而结识蔡和森、毛泽东。
向警予夫妇图片
1912年秋,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民国3年转学女子中学。1916年,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抱负,回到家乡。她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得到当地进步人士的支持,在县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聘请进步青年任教员。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规模不断扩大,由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发展到八个班300多人,培养了不少人才。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在湖南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识,砥砺品行”为宗旨。向警予得到消息,很想出去干一番“真事业”。于是,她来到北京,拜访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她与蔡和森的交往因此逐渐增多。同年10月,向警予和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国,向警予在溆浦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响应。她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在各商店向市民宣传抵制日货,并当众把一个日本制造瓷脸盆摔烂在地上,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号召大家起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接着,她又组织了反日救国的“十人团”,开展抵制洋货的斗争。 7月,向警予应蔡畅之邀,离开溆浦,到长沙参加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12月,她同蔡和森、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
1920年初,向警予一行人来到巴黎,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在这里,她以顽强的毅力致力于学业,刻苦学习法文,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还广泛地接触法国工人阶级,受具有巴黎公社斗争传统的法国工人阶级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1920年5月,志同道合的向警予和蔡和森结为革命伴侣。在留学期间,向警予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密切注视着世界形势和国内斗争,表现出非凡的组织和领导才能。1920年5月26日,她为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杂志撰文《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批驳改良主义的错误主张,明确指出“财产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把妇女解放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表明她对中国革命有了高度的认识。
向警予、蔡和森、蔡畅在蒙达尼公园合照
1920年7月6日至10日,在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开了5天会,对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会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派主张实行蒲鲁东式革命,即温和革命——以教育为工具,以工会、合作社为实行改革的办法,而不以俄式(马克思式)革命为正当;一派以蔡和森向警予为首,则明确地提出:“应用俄国式的方法去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即“主张马克思主义及俄式革命,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成立共产党”,“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神经中枢”,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1920年11月1日,毛泽东同志给蔡和森及在法诸友的信中,对和森、警予同志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和充分的肯定。
1920~1921年,向警予不但与蔡和森共同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与计划,同时向各路宣传,陈述建党之急。之后向警予与周恩来、李立三在法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几乎与国内的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因此,她后来被毛泽东称为“她是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1921年初,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面临无书读、无工做、无饭吃的威胁,2月7~8日,向警予参加了勤工俭学学生争取“求学权”、“生存权”的请愿斗争。还参加了进驻里昂大学的斗争,在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18日,法国当局以“强占校舍,扰乱治安”的罪名将蔡和森、陈毅等104人驱逐回国。
向警予也于1921年底启程回国。1922年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7月,在党的二大上,她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 ,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撰写大量文件,主编过《妇女周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女性团结起来,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男女工资平等”、“母性保护”、“赞助劳动女同胞”、“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等有关男女平权、保护妇女权益的条例,并提出“全国妇女运动大联合”。 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
民国13年(1924年),向警予与李励庄、钟婉如、陈逸云等人筹建广东女权运动大同盟,任会长。3月1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妇女部成立,并在女党员中建立上海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30人,由向警予主持日常工作,具体领导上海妇女运动,贯彻执行中共的妇女运动方针政策,并建立了各妇女团体的联合组织。6月下旬,向警予参与领导了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大罢工计划,上海口14家丝厂1.4万余名女工要求改善待遇而罢工,厂主勾结军警进行镇压,一些工人被捕。在共产党员向警予等的帮助下,女工们提出了增加工资、工作时间10小时、释放被捕工人、承认工会等16项条件。向警予又发动女权运动同盟会、全国学生总会、闸北市民协会等团体声援女工的斗争,女工所提出的要求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1925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连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1月1日,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成员分头四出向市民们宣传动员。向警予带领南方大学女生团、大夏大学女生团等100余人,手持旗帜和宣传品,到西门、城内(今南市区一部分)、闸北、虹口提篮桥等处演讲;王一知,李一纯等到仪昭女校演讲;王立明、唐家伟到上海青年会新青年社成立大会上演讲。她们还深入到居民家中宣传。同月,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再次发表宣言,提出13条代表妇女权益的具体要求:(1)男女社会地位平等;(2)女子应有财产权与继承权;(3)女子应有结婚自由权;(4)男女教育平等;(5)一切职业为女子开放;(6)女子应有参政权;(7)男女工资平等;(8)保护女性;(9)废除娼妓制度;(10)禁止蓄婢纳妾;(11)禁止溺女;(12)禁止缠足;(13)凡有碍女权之法律,一概废除,另订男女平权并助进女权发展之法律与宪法。
1925年3月21日,向警予在上海女界国民会议报告中指出:“要一个肩膀担负力争女权的重担,一个肩膀担负力争民权的重担”。
1925年5月,向警予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五卅”运动爆发后,积极组织和领导上海妇女参加斗争。发表40多篇有关女权解放的文章,指导中国的妇女运动。 向警予亲自带领妇女部的一些同志深入工厂、街道发动女工参加罢工;并到南京路上和其它一些街头去作宣传鼓动工作。警予站在街头上,挥舞着拳头,滔滔不绝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镇压工人运动的罪行。柳亚子曾赋诗一首,赞美这位挥洒自如的女权革命家。
1925年10月,向警予、蔡和森等受党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1927年3月向警予回国,在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向警予出席大会并参加了大会主席团。会后,她到武汉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先后转移,向警予主动要求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有的同志考虑到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在严重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武汉太危险,劝她离开武汉到上海去,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向警予置生死于度外,继续留在武汉湖北省委机关工作。
向警予赴刑场图片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国民党对她实施了严刑逼供,但她始终大义凛然,严守党的秘密,严守共产党员的操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崇高品格。国民党新军阀决定在5月1日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里处决向警予。向警予视死如归,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沿途向广大群众进行演讲。国民党对此极端恐惧,宪兵们殴打她,想使她不再说话,但她仍然坚持地讲下去。刽子手向她嘴里塞进石沙,又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血沫从她的嘴角流出。
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终年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