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100年大事記-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共有12名(有一名姓名代表不詳),代表全國195名黨員。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員陳獨秀、張國燾、李達,上海的楊明齋,北京的羅章龍,山東的王盡美,湖北的許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廣州的譚平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代表李震瀛,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中央局代表施存統。
出席中共二大的代表
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進一步討論和確定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問題,鑒于中共一大曾遭到法國巡捕破壞的教訓,“二大”只召開了三次全體會議,其余時間則分組進行討論。陳獨秀主持大會,并代表中央作了工作報告。
大會根據列寧關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和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最低綱領即中國現階段的革命任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本部(東三省 在內)為真正民主共和國。最高綱領: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是黨的最終奮斗目標。這次大會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為中國各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
中共二大制定的第一部黨章
如果說中共一大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那么中共二大在黨史上可謂是承前啟后,因為她誕生了許多的第一;第一次提出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公開的發表中國共產黨宣言、制定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一次提出黨的統一戰線思想--民主聯合戰線的思想,第一次喊出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并且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說來參觀紀念館得人問的最多的問題有兩個,一是為什么毛澤東缺席了此次會議?二是為什么許多中共一大的出席代表沒有參加中共二大?就這兩個問題副館長給出了答案,“ 據斯諾《西行漫記》載,毛澤東本人曾說,他本來也是要來開這次會的,但因為具體地址不清,當時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結果就錯過了這次大會。關于“二大”時“一大”的代表去哪了這個問題,許多黨史研究學者的認為中共一大以后,代表們作為“初期黨組織的中堅力量”,忙于培養黨員,忙于宣傳無產階級革命思想,也許無法從緊張的革命工作中脫身。譬如當時19歲的中共一大代表劉仁靜,1922年和鄧中夏一起創辦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刊物《先驅》,還在北大發起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何叔衡在中共二大召開前的兩個月,與毛澤東一起建立中共湘區執委會。毛澤東任書記,何叔衡任委員,期間他還由毛澤東推薦到湖南第一師范學校附小教書。李漢俊在中共一大后不久離開上海到達武漢,從此便脫離了中國共產黨,1924年中共中央宣布將其開除出黨?!?/span>
100位共產黨人的故事-陳延年
陳延年(1898年—1927年7月4日),又名遐延,安徽省懷寧縣在城鄉(今屬安慶市)人。革命烈士。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為中國解放革命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
1898年,陳延年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的南水關舊居。在他6歲時,母親高曉嵐就將他送到私塾里讀書,辛亥革命后,進新式學校。延年自幼身體壯實,皮膚粗糙黝黑,性格內向,脾氣像父親一樣倔強,平時沉默寡言,看上去不像個讀書人 ,家中人因此稱他為“黑面武生”。陳延年讀起書非常用功,且頭腦聰明,記憶力強,還借更多的書來讀。
1915年考入上海法語學校,1917年考入震旦大學攻讀法律。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初期信奉無政府主義,1921年后轉向馬克思主義。
陳延年等人帶領青年前往莫斯科
1922年6月,與趙世炎、周恩來一起創建旅歐共產主義組織——中國少年共產黨,并擔任宣傳部長。陳延年和區委加強青年團和新學生社的領導,成立了廣東婦女解放協會,協助周恩來組建青年軍人聯合會。
1924年10月,陳延年回國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次年參與組織省港大罷工。1927年四一二事變后,奉命前往上海重新組織當地共產黨活動,5月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6月任江蘇省委書記。
1927年6月26日,陳延年遭國民黨軍警逮捕。楊虎為了得到中共黨組織的秘密,對陳延年用盡酷刑,但陳延年如鋼鐵般堅強,寧死不屈。
1927年7月4日晚(被捕后第9天),劊子手以亂刀殘忍地將他砍死。臨死的時候,陳延年還堅持不跪,面對敵人的砍刀,陳延年毫無懼色,其氣節令人嘆服,這位壯烈犧牲的革命者就是陳延年,年僅29歲。